|
楼主 |
发表于 2012-5-17 10:38:16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双凤少年邮局 于 2012-5-17 10:44 编辑
收集邮戳,了解这枚邮戳中的人和事。
一、吴健雄的生平简介
吴健雄(1912 ~ 1997)美籍华人,核物理学家,被誉为“核物理女王”。1912 年 5 月 31 日(阴历 4 月 29 日)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。物理学界巨擘泡利的得意门生。其丈夫是华裔美国物理学家袁家骝,袁世凯次子袁克文的儿子。
她出身于书香门第。父亲吴仲裔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。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, 从小就能与其兄弟一样读书识字。在家乡读完小学, 1923 年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, 1927 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,任这一所小学教师。两年后考入南京大学、东南大学等9校前身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,一年后转入物理系,1934年,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,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《证明布喇格定律》的优秀毕业论文, 1934 年获得学士学位后,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,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, 1936 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, 1940 年获博士学位, 1942 年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, 1944 年参加了“曼哈顿计划”(研制原子弹), 1952 年任哥仑比亚大学副教授, 1958 年升为教授,同年,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,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, 1972 年起提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 1980 年退休, 1975 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,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,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, 1978 年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,1982年受聘为 南京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,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,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。吴健雄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。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,这是该大学首次把这个荣誉学位授予一位女性。她还获得其它15所大学的名誉学位。美国总统授予她1975年国家科学勋章。1978年她获得国际性的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奖金。她受聘为南京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,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。生前多次探访母系南京大学物理系,并与导师施士元交流。
1997 年2月16日在纽约病逝,终年 85 岁。遵照她本人生前的愿望,吴健雄的骨灰安放在她的故乡江苏苏州太仓浏河镇,1992年在南京大学物理系创立了吴健雄图书馆,吴健雄逝世后,1999年东南大学在其校园建立了纪念馆。东南大学创建了吴健雄实验室和吴健雄学院以纪念这位杰出校友。
二、吴健雄与紫薇阁
在明德初中校园的西北一隅,两层小楼明德楼并不起眼,上世纪80年代初落成的这幢楼,这是为纪念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而建造的,在这幢楼的东边有座紫薇阁。
浏河镇是吴健雄的家乡,如今要寻访她童年的足迹,除了明德学校外,很难找到确切的地点。根据王鉴清的《浏河镇志》记载,吴仲裔生于浏河镇庙前街(现新东街)的书香门第处。也就是说,吴健雄的家应该在浏河镇新东街。然而,故居早已不复存在,吴健雄回到浏河时,都是住在紫薇阁。
紫薇阁紧依紫薇树而建,紫薇树承载着太多有关吴健雄的故事。
紫薇树是吴仲裔所种,和吴健雄同龄。或许是吴仲裔先生对紫薇树情有独钟,他为吴健雄起了“薇薇”这一乳名。浏河镇的老人们说,那时都喜欢给女孩子起叠音的小名儿。不过,吴仲裔给心爱的女儿取正名为“健雄”,这是一个非常男性化的名字,反映出他的价值导向和对女儿的期望目标。
吴健雄生前也曾在多个场合表达过这样的观点,“父亲,是对我一生影响最大的人。”她说,“如果没有父亲的鼓励,现在我可能在中国某地的小学教书。父亲教我做人要做‘大我’,而非‘小我’”。
吴健雄在世界物理学的研究中成绩骄人,被称为世界物理女王、原子弹之母、原子核物理女王、中国居里夫人、物理科学第一夫人、最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。
|
|